查看原文
其他

为啥管多管少都是错!这个妈到底该怎么当?

刘晓凡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2021-06-10


在综艺节目《向往的生活》第五季中,张艺兴接到了开拖拉机犁地的任务。


但反复实验了好多次,还是难以开到目的地,他的“师父”黄磊在旁边微笑地看着他。


张艺兴想尽了办法,还是没能完成,于是扭头求助,黄磊这才开始引导,最终结果也是顺利达成目标。



很多视频号和网友解读,这是个非常经典的育儿案例。


就像一个父亲或母亲,看着自己孩子在玩汽车玩具,虽然失误了很多次,但并没急不可耐地去“帮忙”,而是给他时间去探索,在需要“出手”的时候,再及时出现。


这就是曾奇峰老师说过60分的妈妈,即给子女发挥的空间,有能在恰当的时候,提供保护和引导功能。


但这个“火候”如何掌握?


前进一步,管的多了自己也感觉很累。后退一步,管的少了,又好像感觉什么都没有做。


到底该如何去“管”孩子呢?


首先我们要了解的就是:表面上看似父母在管孩子,其实从未出生起,孩子就在配合我们的需要在“表演”着。


母婴之间的配合


妈妈和孩子的第一次配合,大概是在出生的时候。


孕妇产前的生理指标也在发生变化,当大脑收到这些信息后,开始指挥身体作出种种的反应,告诉产妇和外界,即将有新的生命来到人世,婴儿也开始有所动作,准备好出来看看这个新世界。


经历过顺产的女性,都有各种各样独特的经历。


有位母亲回忆当时感到一阵便意袭来,于是忍住不用力,但能感觉到肚子里的宝宝猛烈的“撞击”,好像在冲刺。


事实也的确如此,婴儿会将下颌向身体方向收紧,蜷缩起身体,就好像运动员在奔跑前需要做准备动作一样。


当子宫的信号不断传来,他们也开始启程,宝宝先衡量一下头部和妈妈的骨盆大小,调整姿势,经过一些列的转身,前进,来到新世界,第一次“看到”自己的搭档—妈妈


整个分娩的过程,妈妈和宝宝都在发挥着自己的作用。


第二次比较重大的配合,是到了断奶的时候。


每对母婴的方式都有所不同,有的妈妈比较“简单粗暴”,直接去孩子外婆家“躲”几天,或者用什么东西粘住自己的胸部,好让宝宝们无从下口。


与此相反的是,一些母亲会对婴儿感到内疚,不忍心去停止哺乳,感到非常纠结。


这种态度也会被孩子感知到,并与其配合,对断奶或哭或闹,呈现出纠结的态度。


一位妈妈回忆当年自己的奶到最后越来越少,到了断奶的时候,明显不够吃了,婴儿半夜起来只是去吸吮,但什么也没有,后来让宝宝和姑姑睡了一周,就自动断掉了,当她在问孩子要不要喝奶,就会看到一个摇晃的小脑袋。


并且明显的感觉到,自己的儿子好像有点“不好意思”了,这对母子间建立了某种默契。


母亲的个性,孩子的特点和之前喂养的质量,影响了断奶的过程。


无论如何,宝宝们开始学着告别乳房,在之后的很多年,他们也开始告别原生家庭,成为一个独立的人,完成自己的人生。



所以,与其说是去“管”孩子,倒不如说是和孩子配合,只不过这种配合因为种种原因,没能起到更好的效果,甚至是伤害性的。


60分不能的“父母”


现在市面上的育儿书籍有上千本之巨,很多父母也“学习”了要给孩子空间,但为什么遇到具体的情况时,一切都变了,好像学的东西难以彻底使用出来,更不用说起到作用。


1.退一步,什么都不敢管的妈妈


有位女士因为从小被自己的妈妈严厉对待过,便发誓再也不这样对自己的后代。


当女儿出现“错误”时,开始不敢去管,害怕她受到和自己同样的伤害。


这种态度被孩子感知到,便开始频繁的“放肆”,直到彻底激怒这位妈妈。


结果可想而知,这位妈妈又变得像女儿外婆那样严厉,但爆发后又深感后悔。


和母婴一样,这是妈妈和大一点的女儿的配合,只不过产生的不是恰当的结果。


2.进一步,什么都要管的妈妈


一位高中生孩子的妈妈,反复规定孩子什么时候洗头,怎么去洗。


可以想到的是,这位17岁的女生,频繁和她争吵,就算头发都出了“油”,也坚决不去执行母亲的指令。


洗头,对于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,是完全可以“胜任”的事情,母亲过多的干预,就等于剥夺了她的自主权,如果听从了规定,潜意识就会有种顺从后的屈辱感,出现对抗是正常的现象。


这一方面维护了“自由”,同时又激怒了母亲,这是一种被动攻击。


虽然在意识层面,她出现的是叛逆的状态,但在潜意识里,其实也在配合自己的妈妈。


所以即使在洗头的事情上对抗母亲,但这个女孩的内心的某部分,仍停留在儿童阶段,喜欢玩小学生玩的玩具和游戏,几乎难以适应高中生活,和同龄人无法建立关系。


孩子的成长如果“超越”了母亲,她为了能继续“管理”孩子,就会通过各种方式打压,让其停留在一个虚弱的状态,在自己的控制能力范围之内。


女儿读懂了妈妈的期待,并与之配合。


可以看到,潜意识出现了两种矛盾的需求,既对抗,又配合,当个体无法解决这种冲突时,症状就会出现平衡这一切。


3.父子的“默契”


多年前曾经有个让人印象深刻的画面,一位父亲把儿子叫到面前,当着众人的面,语重心长地教育孩子:“我该做的都做到了,补课你再学不好,是你自己有问题,与我无关。”


然后又罗列了他一大堆的“缺点”。


后来,这个男孩确实用力的在“学习”,几乎每天晚上和周末都很少休息,但成绩却鲜有提高。


面对这种情况,他的爸爸也说不出什么,至少看到了孩子的“努力”。


补课,是父亲在执行自己的“责任”,当这一切发生后,所有“失败”的原因都会被投射出去,这保护了他的自恋。


而孩子并不是只掌握知识,还要满足他人的需求,学习这件事变的“不单纯”了,如果不去配合,必然会遭受到家长的攻击。


父子俩达成了某种默契。


孩子通过机械的补课,满足了他人的自恋,堵住了外界人的嘴,保护了自己不受到攻击。同时,又通过不去掌握知识,在无声抗议。



父母需要去觉察类似的情况,不然就算懂得某些道理,执行下去也缺少效果。


婴儿如果有一个良好的哺乳体验,在断奶的时候,就会相对轻松些。当准备好当60分的妈妈时,之前关系的质量,也决定了这件事的顺利与否。


60分妈妈的背后,是自己人格层面的整体成长。


如何做到60分?


当孩子一天天长大,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也越来越多,孩子的成长也渐渐成为一个离母亲越来越“远”的过程。


只不过有些妈妈潜意识里不愿意接受这一点,就会不惜一切代价,把孩子留在自己身边。


可以尝试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看待,他们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,并会发展自己的人格,这通过平时留心的观察可以发现。


比如:有些婴儿喝饱了之后,会把头歪向一边,如果此时母亲感觉还要在再补充些,或者觉得浪费奶水,往往把他们的头再扶过来,继续喂养。


孩子自己的感觉“饱了”,和妈妈的感觉“你没饱,还要再补充些营养”,产生了冲突。


作为“弱势”的一方,无法拒绝母亲的热情,只能被动的接受。


在这种情况下,他们没有被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,只是为了满足妈妈的需求和个人喜好存在着。


即使成年人,在面对父母时,也会感到类似的情况,只不过年龄大了些而已。


一个上了大学的男士,每次过生日的时候,妈妈就会送给他洋娃娃或者毛绒玩具,当他一脸黑线的拒绝了这份礼物之后,母亲就会开心地自己收藏了起来。


原来喜欢这些玩具的从来不是孩子,而是妈妈自己,这是个很可爱的案例。


所以,留心去观察相关的信号,尊重子女自己的感知,每个个体的方式都不尽相同,有一些不可言说的部分。


在意识层面,可以去理解这个孩子年龄本身可以完成那些事情,在能力范围之内的,尽量去保持信任,并允许犯错,给予探索的空间,在需要帮助的时候,就像张艺兴和黄磊那样,去提供引导。


虽然一直在强调60分的“妈妈”,其实作为爸爸,在面对孩子的时候,同样需要具备这样的能力。


只是在人生最初的几年,母亲的影响会更大一些,父亲在这段时间,不仅仅要配合母亲照顾孩子,也要稳定的照顾妻子的情绪,信任她的能力,不要胡乱参与和评价,并在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,这又是一种60分的关系。



因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,父亲和子女关系质量造成的影响,会开始慢慢展现。


世界上没有完美的母亲,允许孩子犯错的同时,也接纳自己可能也会犯一些“错误”,就像无法每次都及时的哺乳一样。


这是母亲和孩子之间的另一种配合。



 今日互动话题 


#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,你也曾无意识“配合”过父母吗?现在的话,你有发现,孩子也会通过某种行为在“配合”你吗?

*提示:我们将选出精彩的留言进行专栏推送,让你的需求和故事,见解与分析,更好地被大家看见~如果不希望你的留言上墙,请备注【匿名】即可。我们收到暗号将不会精选,并且在制作专栏推送时,以匿名方式刊登,你可以尽情留言倾诉或分享。


深度分析:该不该让伴侣承受自己最真实的情绪?

2021-05-23

二胎家庭中,父母真的可以做到平衡吗?

2021-05-23

用了20年,才发现婚姻救不了我

2021-05-22

不敢正视自己的优秀,才是最大的问题

2021-05-22

愿舍弃一身才华,换你爱我一场

2021-05-21


⬇⬇点击“阅读原文”,预约UM心理服务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